进贤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应急管理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A22260-0303-2022-0006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进贤县应急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2-08-03
名  称: 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字体:

 目录

1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2职责任务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4  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2级应急响应

4.3级应急响应

4.4级应急响应

4.5级应急响应

4.6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4.7江河湖库紧急处置措施

4.8信息报送和处理

4.9指挥和调

4.10抢险救灾

4.11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2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3信息发布

4.14应急结束

5  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

5.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3技术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练

6善后工作

6.1救灾

6.2防汛抗旱物料补充

6.3水毁工程修复

6.4蓄滞洪区运用补偿

6.5灾后重建

6.6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6.7保险理赔

7  附则

7.1名词术语定义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7.4预案解释部门

7.5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动我县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建成“大南昌都市圈桥头堡”提供坚实保障。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西省抗旱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江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南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暴雨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地震、恐怖活动等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1.4.2 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 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 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 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支援我县防汛抗洪抢险部队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1.4.6 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
  1.4.7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政府设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防指”)。乡镇级以上政府设立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应急指挥机构。县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当水旱灾害发生并启动应急响应后,县防指作为县防汛抗旱应急总指挥部,负责全县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县防指由总指挥长、政委、指挥长、副指挥长、领导成员组成。县长任总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县长任政委,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县长任指挥长,其中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主持市防指日常工作;县人民武装部主要领导和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

总    负   责:县委书记
  总 指 挥  长:县长

政         委:县政府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县长

指   挥    长:县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县长
  副  指 挥 长:县人民武装部主要领导

县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

县水利局主要领导

                

县防指成员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纪委监委、县人武部、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公安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机关事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教体局、县科工信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健委、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城管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粮食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新旅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农业银行等部门与单位领导担任。

县防指下设办公室。当水旱灾害发生并启动应急响应后,县防指办公室作为县防汛抗旱应急总指挥部办公室。县防指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办)作为县防指的办事机构,设在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作为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支撑单位

乡镇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当水旱灾害发生并启动应急响应后,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作为乡镇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跨乡镇的河道(湖泊)堤防、水库、灌区;城区排涝成立相应防汛抗旱分指挥部,具体负责各分指挥部的防汛抗旱工作。

2.2职责任务
  2.2.1县防指主要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督促全县防洪规划的实施;执行上级防汛指挥调度指令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预案、度汛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实施防汛指挥调度;实施汛前检查和清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影响河道安全度汛的有关问题;组织建立与防汛抗旱有关的气象、水情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发布全县汛情、旱情通告,宣布进入或者结束紧急防汛抗旱期;负责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的筹集、管理和调度;检查督促防洪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和水毁工程的修复等。

2.2.2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县应急管理局:承担县防指日常工作;组织指导防汛抗旱体系建设规划、专项预案编制;协调指导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工作;指导协调水旱灾害综合预警,指导水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协调重特大水旱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导水旱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承担水旱灾害信息的统计发布;承担防汛抗旱物资、资金的计划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行业、部门涉及防洪安全的在建工程的管理。组织指导水毁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组织或参与防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水利局:组织指导水利部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并监督实施;组织编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方案,按程序报批后,依据县防指授权实施权限范围内水工程防汛抗旱调度并监督指导全县水工程防汛抗旱调度,负责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负责山洪灾害日常防治和监测预警工作;组织指导全县防汛抗旱水利工程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组织指导行业防汛抗旱水毁工程的修复;承担水利行业水旱灾害防御组织指导、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工作。承担台风防御期间重要水工程调度工作。必要时提请县应急局以县防指名义部署水旱灾害防治工作。

县气象局:负责监测天气形势,做好灾害天气的分析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领导和提供天气实况和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信息;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

县人武部:负责组建一支50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组织指挥和协调民兵预备役、支援我县抗洪抢险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和抗旱救灾,营救和转移受困或危险区群众,转移危险区重要财产、物资和危险品,协调有关工程部队执行分洪爆破任务,负责向军队系统上级单位申请对本县抢险救灾给予有关方面支援。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汛交通、抗洪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负责做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等工作,打击盗抢防汛抗旱物资和破坏防洪、排涝、抗旱工程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好防汛抗旱的治安保卫工作。紧急防汛期间,协助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根据防汛需要实施交通管制工作。负责所辖水域水上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河道正常秩序,配合水利部门依法拆除妨碍行洪安全的建筑物及开展河道清障工作,组建一支10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

县纪委监委:负责督查防汛责任制、防汛纪律的落实,对违纪情况进行查处。
    县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汛情、旱情需要,组织指挥全县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执行抗洪抢险救灾、营救群众、转移物资等任务,负责干旱时城乡群众的应急送水工作。

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协调县属媒体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负责防汛抗旱舆论引导

县发改委:负责组织协调防汛抗旱体系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所需基建资金的筹集。

县教体局指导、协调、监督所辖学校做好防汛抗旱宣传教育工作;督促涉及防洪安全的学校落实汛期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指导学校灾后规划重建工作。

县科工信局:负责协调工业企业做好防汛抗旱应急工作,统筹安排防洪、排涝、抗旱用电。
  县财政局:负责筹集防汛、抗旱资金,用于:防汛抗旱应急除险,水毁防洪工程、抗旱工程的修复,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水毁修复;根据县防指提出的资金分配建议,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下达资金,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降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监测预防预警、工程治理等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及时向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警信息。负责提供或协调防汛抗旱救灾所需的基础测绘资料和技术支持,做好防灾减灾的测绘保障工作。负责农村居民住房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县防指专家组。

县住建局:负责建设工程防汛保安,组织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家指导组,参与专家指导、灾害评估等工作。组建一支10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
   县交通运输局:指导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负责所辖工程防洪安全的协调、督促、检查和措施的落实,指导汛期通航秩序监管和督促地方政府加强渡运安全管理。汛期督促船舶航行服从防洪安全要求,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汛期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组织调配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必要时依法实行水上交通管制。组建一支10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

:负责组织水旱受灾群众及防汛抗洪人员的医疗救护、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对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蔓延。

农业农村:负责组织指导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及农作物种子的供应。负责紧急情况下抗洪抢险所需麻袋、灾民救济粮供应,以及洪水威胁区内粮食安全转移工作。负责所辖农场的堤防建设、管理和抗洪抢险工作

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抗洪抢险所需木材、毛竹等器材的供应
    县理局:负责组织指导城区排涝和城区供水工作,督促各城区城管部门和供水企业制订并落实应急排涝和供水预案,负责所辖工程设施的防洪排涝安全组建一支100人的抗洪抢险应急队伍。
    商务局负责组织协调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所需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县文广新旅局组织指导旅游景区、旅行社制订防汛应急预案,负责旅游景区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旅游景区、旅游团队落实防汛应急各项措施,保障团队游客生命安全。

县民政局:根据县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和计划,承担县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等工作 

进贤供电公司:负责本系统水电工程的调度运行和防洪安保障抗洪、排涝、抗旱、救灾的电力供应。

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本系统的通讯设施的安全,确保通讯畅通。

邮政公司负责本系统的通信设施安全,确保邮路畅通。

2.2.3 县防办主要职责

县防办承担县防指日常工作。指导、推动、督促乡镇防汛指挥机构编制实施防汛抗旱体系建设规划、专项预案;负责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和应急水量调度方案的批复并监督执行;指导协调水旱灾害综合预警,指导水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协调重特大水旱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导水旱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承担水旱灾情信息的统计发布;负责提出防汛抗旱经费、物资的计划和调配建议;组织指导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工作;组织、指导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组织、指导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组织或参与重大防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2.2.4 县防指应急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防指启动应急响应时根据要求成立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灾评救助组、督查检查组、综合保障组等8个工作组。

1.指挥协调组由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队组成,应急管理任组长单位。负责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对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响应期间工作机制的建立;统筹协调各工作组工作;统计、收集、汇总、报送重要信息;统一发布灾情、抗灾信息;协调做好领导同志赴灾害现场相关保障工作。

2.宣传报道组由委宣传部、应急管理县文广新旅局组成,委宣传部任组长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收集整理重大灾情、抢险救灾的文字音像资料,主动及时向上级新闻部门提供稿件。协调做好洪涝灾情及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3.监测调度组由水利县自然资源局、县气象局等单位组成,水利任组长单位。负责监测天气形势,负责监测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析水情、汛情、旱情发展趋势,做好分析预测,负责水利、水电工程调度。

4.抢险救援组由应急管理水利县人武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消防救援队等单位组成,应急管理任组长单位。负责协调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统筹协调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抢险力量、装备、物资等资源;指导编制应急抢险救援方案,协助开展抢险救援行动,包括重大险情应急抢险救援、因洪涝导致重要基础设施损毁或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等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群众转移、失踪人员搜救等工作。

5.专家指导组由水利自然资源县住建局单位组成,水利任组长单位。负责组派专家组协助指导当地做好洪涝灾害引发的工程险情、山洪地质灾害、洪水浸泡房屋等险情灾情处理及抗旱工作。

6.灾评救助组由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卫健委、县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农业农村等单位组成,应急管理任组长单位。负责洪涝、干旱灾情统计;协助地方开展洪涝灾情调查;指导进行灾害损失评估;指导制定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以及相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措施;协调灾害现场生活必需品供应,指导受灾群众紧急安置的基本生活保障。指导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协调医疗救护队伍和医疗器械、药品,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指导灾区饮用水源监测,防范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等疫情的暴发流行。

7.督查检查组由县纪委监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城市管理局、县住建局等单位纪检监察人员组成,县纪委监委任组长单位。负责督查防汛责任制、防汛纪律的落实,对违纪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查处意见。

8.综合保障组由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县农业农村局、进贤供电公司等单位组成,应急管理任组长单位。保障防指指挥机构通信联络畅通;负责防指工作组及下派工作组、专家组工作、生活、出行保障;协调抢险救灾物资、抗洪排涝和抗旱用电用油供应;协调抢险救援力量、救援装备以及抢险救灾物资等交通应急通行,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指导地方修复受损通信设施,恢复灾区通信。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3.1.1 气象水文信息

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有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气象部门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联合监测、会商、预报和预警,尽可能延长预报期,对重大气象、水文灾害作出评估,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1.2 工程信息
   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巡堤查险人员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上报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防汛抗旱分指挥部。发生洪水地区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防汛抗旱分指挥部每日早上7时前向县防指报告工程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堤防、涵闸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10分钟报到县防指。

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防汛抗旱分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县防指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险情处置情况,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抢险决策。

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重要部位加密监测,并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各类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10分钟内报至县防指。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险情处置情况,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提早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3.1.3 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电力设施等方面的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情况。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到县防指,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及时上报,为抗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3.1.4 旱情信息
  (1)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上报受旱情况。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迅速加报。
  3.2 预警预防行动
  3.2.1预警预防准备工作
  防汛抗旱实行“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在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程准备、预案准备、物料准备、通信准备、防汛抗旱检查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好预防预警工作。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抗旱队伍和山洪易发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及预警措施,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3工程准备。按时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的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行应急除险加固;对跨汛期施工的水利工程和病险工程,要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准备。修订完善各类江河湖库和城市防洪预案、台风防御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决口和水库垮坝应急方案、蓄滞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山区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和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等。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应急方案,主动应对大洪水。针对江河堤防险工险段,制订工程抢险方案。

5物料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通信专网、蓄滞洪区的预警反馈系统完好和畅通。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

7防汛抗旱检查。实行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主要内容的分级检查制度,发现薄弱环节,要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8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严禁河道非法采砂和随意侵占行洪河道的行为,对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的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的项目,依法进行拆除。

 3.2.2 江河洪水预警

1当江河即将出现洪水时,各级水文部门应做好洪水预报工作,及时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凡需涉外通报上下游汛情的,按照水文部门的规范程序执行。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发布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

3水文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本依据

3.2.3 渍涝灾害预警
  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渍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按照权限向社会发布,并做好排涝的有关准备工作。必要时,通知低洼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及时转移。

3.2.4 山洪灾害预警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应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措施。水文、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害的地方,应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害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 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都要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受威胁区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本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3.2.5 台风灾害预警

1)根据中央、省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含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等)信息,县气象部门应密切监视,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并及时将台风中心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对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县气象部门应尽早向防汛部门报送预警信息。

2)可能遭遇台风袭击的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气象部门应加强值班,跟踪台风动向,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

3)水利部门应根据台风影响的范围,及时通知有关水库、主要湖泊和河道堤防管理单位,做好防范工作。各工程管理单位应组织人员分析水情和台风带来的影响,加强工程检查,必要时实施预泄预排措施。

4)加强对城镇危房、在建工地、仓库、交通道路、电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等公用设施的检查和采取加固措施。

3.2.6 蓄滞洪区预警

1)蓄滞洪区管理单位应拟订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并按国家规定报经批准。

2)蓄滞洪区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运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运用蓄滞洪区,当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启动预警系统,按照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实施转移。

3.2.7 干旱灾害预警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针对干旱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预警防范措施。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和干旱灾害统计队伍,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预测干旱发展趋势,根据不同干旱等级,提出相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组织建设,以防范干旱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3.2.8 供水危机预警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而出现供水危机,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社会公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送水的准备。

3.3 预警支持系统
采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防汛抗旱预警预防的支持系统,提供水雨情信息和洪水、干旱风险图以及防御洪水方案、抗旱预案等,形成统一构架的预警预防应用和运行支持系统。

3.3.1 洪水、干旱风险图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本地区的城市洪水风险图、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流域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风险图、水库洪水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以各类洪水、干旱风险图作为抗洪抢险救灾、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和抗旱救灾决策的技术依据

3.3.2 防御洪水方案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需要,编制和修订防御江河洪水方案,主动应对江河洪水。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情况的变化,修订和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各类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按规定报批,凡经批准的防洪方案和调度方案,有关地区应坚决贯彻执行。

3.3.3 抗旱预案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编制抗旱预案,以主动应对不同等级的干旱灾害。抗旱预案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有关规定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进行审批,凡经审批的各类抗旱预案,各有关地区应贯彻执行。

4、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4.1.1 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Ⅰ、Ⅱ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结束由县防办根据情况提出请示,报县防指总指挥长批准,以县防指的名义发布;Ⅲ、Ⅳ级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结束由县防办根据情况提出请示,报县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审核、第一副总指挥长批准,以县防指的名义发布。

4.1.2 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行 24小时值班,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

4.1.3 负责关系重大的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由所属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必要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直接调度。各成员单位应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4.1.4 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
  4.1.5 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任何个人发现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4.1.6 对跨区域发生的水旱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的,在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同时,应及时向受影响地区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4.1.7 因水旱灾害而衍生的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止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4.2 Ⅰ级应急响应
  4.2.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
  (1)抚河李渡段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
  (2)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达到22.00米,且呈上涨趋势;
  (3)10万亩以上圩堤发生决口;
  (4)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5)全县50%以上农作物受旱,10个以上乡镇发生特大干旱;
  (6)按照省、市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或其它需要启动Ι级响应的情况。
  4.2.2 Ⅰ级响应行动
  1防办及时向各乡镇和防指及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关于启动Ⅰ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命令及有关汛情旱情等情况,各乡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由长主持召开全紧急动员会部署工作;县防指指挥长主持防指会商会和例会防指各成员参加会议,根据需要,相关乡镇防指、分指挥部负责同志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相防指汇报有关情况。

响应期内,防指视情召开会商会或例会召开频次由县防指指挥长决定,并将会议情况报县长

3防指将启动应急响应及防汛抗旱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市防指、县委、政府,并通报防指成员单位,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有关情况。

4防指报请委、政府派出由委、政府领导或防指领导带队,防指成员参加的工作组,在6小时内出发赴一线进行分片督导。根据需要,在2小时内派出防指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5)根据抗洪抢险抗旱救灾需要和各地请求,防指在2小时内发出防汛抗旱抢险物资调拨令。财政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时下拨县级防汛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县人武部消防救援队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参加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

6防指指挥长坐镇防指指挥,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指成员及联络员保持联络畅通。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委员会、县气象局等成员单位派员到防办参与24小时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工作。防指成员单位每天14时前向防指报告本部门防汛抗旱救灾情况,重要信息及时报告。

7防指成立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灾评救助组、督查检查、综合保障组8个工作组。

8)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严重程度及抢险救灾进展,由防指报请县、县政府及时向市防指、军队请求增援。

9)相关各地防指根据有关预案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做好有关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向防指报告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10防指根据汛情、旱情依法按程序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有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汛情、旱情按程序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

4.3 Ⅱ级应急响应
  4.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
  (1)抚河李渡段发生30-50年一遇洪水;
  (2)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达到21.50米,且呈上涨趋势;
  (3)5-10万亩圩堤发生决口;
  (4)重点小(一)型水库发生垮坝;
  (5)全县35%以上农作物受旱,10个以上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某个乡镇发生特大干旱;
  (6)县城区发生严重干旱;
  (7)超强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县;
  (8)按照省、市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或其它需要启动Ⅱ级响应的情况。
   4.3.2 Ⅱ级响应行动

1防办及时向各乡镇和防指及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关于启动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命令及有关汛情旱情等情况,各乡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地方、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由长主持召开全紧急动员会部署工作;县防指指挥长主持防指会商会和例会防指各成员参加会议,根据需要,相关乡镇防指、分指挥部负责同志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相关各地防指汇报有关情况。

响应期内,防指视情召开会商会或例会召开频次由县防指指挥长决定,并将会议情况报长。

3防指将启动应急响应及防汛抗旱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市防指、县委、政府,并通报防指成员单位,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有关情况。

4防指报请委、政府派出由委、政府领导或防指领导带队,防指成员参加的工作组,在6小时内出发赴一线进行分片督导。根据需要,在2小时内派出防指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5)根据抗洪抢险抗旱救灾需要和各地请求,防指在2小时内发出防汛抗旱抢险物资调拨令。财政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时下拨县级防汛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县人武部消防救援队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参加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工作,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人员的运输保障工作。

6防指指挥长坐镇防指指挥,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指成员及联络员保持联络畅通。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委员会、县气象局等成员单位派员到防办参与24小时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工作。防指成员单位每天14时前向防指报告本部门防汛抗旱救灾情况,重要信息及时报告。

7防指成立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灾评救助组、督查检查、综合保障组8个工作组。

8)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严重程度及抢险救灾进展,由防指报请县、县政府及时向市防指、军队请求增援。

9)相关各地防指根据有关预案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做好有关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向防指报告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10防指根据汛情、旱情依法按程序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有关乡镇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汛情、旱情按程序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

4.4 Ⅲ级应急响应
  4.4.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
  (1)抚河李渡段发生20-30年一遇洪水;
  (2)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达到21.00米,且呈上涨趋势;
  (3)1-5万亩圩堤发生决口;
  (4)重点小(一)型水库发生垮坝;
  (5)全县25%以上农作物受旱,10个以上乡镇发生中度干旱或某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

(6)县城区发生中度干旱;
  (7)强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县;
  (8)按照上级防总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或其它需要启动Ⅲ级响应的情况。
  4.4.2 Ⅲ级响应行动
   1防办及时向相关乡镇和防指及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关于启动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命令及有关汛情旱情等情况,有关乡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进贤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地方、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由县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市防指全体成员紧急会,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县防指指挥长或副指挥长主持防指会商会和例会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城管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参加会议,根据需要,相关乡镇及分指挥部负责同志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应急、水利、气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相关乡镇及分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

响应期内,防指视情召开会商会或例会召开频次由县防指主持日常工作的指挥长决定并将会议情况报

3防指将启动应急响应及防汛抗旱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市防指、县委、政府,并通报防指成员单位。

4)经请示县防指主持日常工作的指挥长同意,组织县防指成员参加的市防指工作组,在12小时内赴一线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根据需要,在6小时内派出防指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5)根据抗洪抢险抗旱救灾需要和各地请求,防指在2小时内发出防汛抗旱抢险物资调拨令。有关部门做好救灾资金下拨、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人员调配和运输保障。

6防指至少一名副指挥长坐镇防指指挥,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指成员及联络员保持联络畅通。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委员会、县气象局等成员单位派员到防办参与24小时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工作。防指成员单位每天14时前向防指报告本部门防汛抗旱救灾情况,重要信息及时报告。

7防指视情成立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综合保障组6个工作组

8)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严重程度及抢险救灾进展,由防指报请县、县政府及时向市防指请求增援。

9)相关乡镇及分指挥部根据有关预案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做好有关工作,每日向防指报告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10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洪涝干旱灾情及动态。

4.5 Ⅳ级应急响应
  4.5.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
  (1)抚河李渡段发生10-20年一遇洪水;
  (2)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达到20.50米,且呈上涨趋势;
  (3)万亩以下重要圩堤发生决口;

(4)10万亩以上圩堤发生严重险情或5-10万亩以上圩堤发生重大险情;
  (5)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或小型水库出现重大险情;
  (6)全县15%以上农作物受旱,10个以上乡镇发生轻度干旱或某个乡镇发生中度干旱;
  (7)县城区发生轻度干旱;
  (8)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并将严重影响我县;
  (9)按照上级防总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或其它需要启动Ⅳ响应的情况。
    4.5.2 Ⅳ级响应行动

1防办及时向相关乡镇分指挥部防指成员单位通报关于启动级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的命令及有关汛情旱情等情况,有关乡镇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进贤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地方、部门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由县防指指挥长主持召开县防指部分成员会,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县防指副指挥长主持防指会商会和例会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公安局、县消防救援、县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城管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参加会议,根据需要,相关乡镇及分指挥部负责同志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应急、水利、气象等有关部门、相关乡镇汇报有关情况。

响应期内,防指视情召开会商会或例会召开频次由县防指副指挥长决定并将会议情况报县防指指挥长

3防指将启动应急响应及防汛抗旱救灾情况迅速上报市防指、县委、政府,并通报防指成员单位。

4)经报县防指指挥长同意,组织县防指成员带队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县防指工作组,在12小时内赴一线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根据需要,在6小时内派出防指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

5)根据抗洪抢险抗旱救灾需要和各地请求,防指在2小时内发出防汛抗旱抢险物资调拨令。有关部门做好救灾资金下拨、防汛抗旱救灾物资、人员调配和运输保障。

6防指一名副指挥长坐镇防指指挥,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防指成员及联络员保持联络畅通。委宣传部、交通运输公安局、县人武部消防救援、县卫健委、县气象局等成员单位根据需要派员到防办参与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人员物资运输保障工作。防指成员单位每天14时前向防指报告本部门防汛抗旱救灾情况,重要信息及时报告。

7防指视情成立指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监测调度组、专家指导组、综合保障组5个工作组

8)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严重程度及抢险救灾进展,由防指报请县、县政府及时向市防指请求增援。

9)相关防指根据有关预案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做好有关工作,每日向防指报告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情况,重大突发性汛情、险情、灾情和重大防汛抗旱工作部署应在第一时间报告。

10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全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洪涝干旱灾情及动态。

4.6 不同灾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4.6.1 江河洪水

1当江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批准的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的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必要时动用部队参加重要堤段、重点工程的防守或突击抢险。

2当江河洪水继续上涨,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承担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应根据江河水情和洪水预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适时调度运用防洪工程,调节水库拦洪错峰,开启节制闸泄洪,启动泵站抢排,启用分洪河道、蓄滞洪区行蓄洪水,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增加河道泄洪能力、临时抢护加高堤防等。

3在实施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时,根据洪水预报和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做好蓄滞洪区启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蓄滞洪区人员转移、安置,分洪设施的启用和无闸分洪口门爆破准备。当江河水情达到洪水调度方案规定的条件时,按照启用程序和管理权限由相应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下达命令实施分洪。

4在紧急情况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依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行使相关权力,采取特殊措施,保障抗洪抢险的顺利实施。

4.6.2 渍涝灾害

1当出现渍涝灾害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和启动排涝设备,开展自排和抽排,尽快排出涝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在江河防汛形势紧张时,要正确处理排涝与防洪的关系,避免因排涝而增加防汛的压力。

4.6.3 山洪灾

1山洪灾害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气象、住建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2当山洪灾害易发区雨量观测点降雨量达到一定数量或观测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及时发出警报,对紧急转移群众作出决策。如需转移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3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应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危险区人员和警戒区人员,防止出现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4发生山洪灾害后,若导致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紧急抢救,必要时向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和上级人民政府请求救援

5当发生山洪灾害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应急管理、利、自然资源、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观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山洪灾害造成更大损失。

6如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河道,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专家研究处理方案,尽快采取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更大的灾害。

4.6.4 台风灾害

1台风灾害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

2发布台风警报阶段。

a、气象部门对台风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分析和预报意见,作出台风可能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的预报,并立即报同级人民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b、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根据台风警报上岗到位,并部署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c、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督促相关地区组织力量加强巡查,督促对病险堤防、水库、涵闸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做好受台风威胁地区群众的安全转移准备工作。台风可能明显影响的地区,按批准临时超蓄的水库应将水位降到汛限水位;平原河网水位高的应适当预排;鄱阳湖区要加强重点堤防的防风防浪准备工作。

d、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播发台风警报和防指的防御部署。

3)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a象部门应作出台风可能经过我的地区、时间和台风暴雨的量级以及雨区的预报。

b、台风可能影响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及水利工程防汛负责人应立即上岗到位,根据当地防御洪水(台风案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对台风可能严重影响的地区,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发布防台风动员令,落实防台风措施和群众安全转移措施,组织、指挥防台风和抢险工作。

c、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做好工程的保安工作,加强工程巡查,并根据降雨量、洪水预报,控制运用水库、水闸及江河洪水调度运行。蓄滞洪区应做好分洪的各项准备。

d、洪水预报将要受淹的地区,做好人员、物资的转移。山洪、滑坡易发地区提高警惕,落实应急措施。

e、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的人员应及时转移;成熟的农作物应组织抢收抢护;高空作业设施应做好防护和加固工作;电力、通信企业落实抢修人员,一旦设施受损,迅速组织抢修,保证供电和通信畅通;城建部门做好市区树木的保护工作;医疗卫生部门做好抢救伤员的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医疗队集结待命。

f、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应增加对台风预报和防台风措施的播放和刊载。

g、当地消防救援部队,根据抢险救灾预案,做好各项准备,一有任务即迅速赶往现场。公安部门做好社会治安工作。

h、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防台风行动情况。

4.6.5 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

1当出现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鄱阳湖、五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堤防决口、水闸垮塌和水库垮坝等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2堤防决口、水闸垮塌、水库溃坝的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并视情况抢筑二道防线,控制洪水影响范围,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3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况在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堤防堵口。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调度有关水利工程,启动堵口、抢护应急预案,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领导应立即带领专家赶赴现场指导。

4.6.6 干旱灾害

当发生干旱时各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特大干旱、严重、中度、轻度 4 个干旱等级,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制订相应的应急抗旱措施,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

(1)强化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强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抗旱会商和科学调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抗旱,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各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落实职责,协调联动,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全面做好抗旱工作。

(2)按规定启动相关抗旱预案,必要时依法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启动各项特殊应急抗旱措施,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3)强化旱情的监测、分析、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及时分析了解社会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分析预测水量供求变化趋势,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发电水库按照“抗旱用水第一,发电第二”的原则,按下游抗旱用水需求调度运行。

4)开源。采取临时措施尽可能从江河湖泊引水,各类蓄水工程尽量蓄水。同时,抓住有利条件实施人工增雨,尽力为抗旱增加水源。

5节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杜绝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6根据需要适时采取应急限水、调水等非常措施,对居民生活用水极度紧缺的地区应急送水。

7加强灌区用水管理,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防止发生水事纠纷。

8加快旱情、灾情的上传下达,加强抗旱宣传报道。

4.7 江河湖库紧急处置措施

紧急处置的主要原则是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在各控制站河段安全泄量允许下充分发挥河道泄洪作用;当遇超过河道现状泄洪能力的洪水时,首先弃守中小圩堤,继而按调度规程运用分蓄滞洪(道 ,同时全力抢险,保护重点堤防、城市和地区的安全;遇特殊情况,采取非常措施控制洪水漫延。

4.7.1 江湖抗洪紧急处置措施

江河、湖泊水位或者流量达到国家或者省规定的分洪标准, 需要启用马咀堤陶家堤单退圩堤行洪的,应当严格执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中规定的启用条件和批准程序

1鄱阳湖区

当湖口水位达到或超过21.68米时,全力防守湖区保护耕地10 万亩以上重要圩堤,并随时做好马咀堤陶家堤单退圩堤行准备工作。防总下达分洪命令后,按命令准时分洪。按防洪预案转移区内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2抚河

a、当李家渡水位达到或超过 32.50 米时,请求一是加强洪门水库调度,充分发挥其调蓄削峰功能,以降低抚河下游水位;二是建议开启箭江口分洪闸分洪。

b、抚东大堤溃决时应急措施。抢险突击队利用梨温、温厚高速公路作为一道隔离墙,将所有缺口堵死,并及时疏通洪水通道,将洪水流入东干渠以减小洪泛区的范围,同时撤出洪灾区的所有人员。当堤防溃口发生时,抢险突击队利用浙赣铁路线作为隔离墙,将所有缺口堵死防止洪泛区扩大。

4.7.2 水库工程抗洪紧急处置措施

各类水库严格按照批准的度汛方案调度运行,坚决杜绝超蓄;若遇超标准洪水或重大险情,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仍继续上涨可能危及大坝安全时,在全力抢险的同时,依法考虑启用非常溢洪道加大泄洪,甚至考虑炸副坝等非常措施泄洪。采取上述非常措施时,提前通知下游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和群众安全转移工作。

当发生不可抗御超标准洪水或因其它原因导致水库溃坝失事时,按照事先制定的水库风险图和下游群众安全转移预案,迅速做好水库下游相关地区的安全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8 信息报送和处理

4.8.1 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

4.8.2 防汛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4.8.3 属一般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值班室负责处理。凡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一时难以处理,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同志审批后,可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值班室上报。

4.8.4 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用和发布的水旱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4.8.5 当险情、灾情严重或发生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报送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同时报

4.8.6 当水旱灾害涉及或者可能影响毗邻地区的,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向毗邻地区通报;当水旱灾害涉及或者可能影响外的,应当及时向相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并向报告。当防办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的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委、政府和,并及时续报。

4.9 指挥和调度

4.9.1 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并及时上报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4.9.2 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9.3 发生重大水旱灾害后,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派出由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必要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4.10 抢险救灾

4.10.1 出现水旱灾害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时,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

4.10.2 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当地政府和上一级相关部门指挥决策。

4.10.3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重要堤防的险情整治、决口抢堵和水库重大险情的抢护,按事先制定的抢险预案进行,并由防汛机动抢险队或抗洪抢险专业队等实施。

4.10.4 处置水旱灾害和工程重大险情时,应按照职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单位或各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4.11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1.1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毒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

4.11.2 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参加一线抗洪抢险的人员,必须穿救生衣。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抢险人员配备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4.11.3 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做好群众的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

4.11.4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及时发布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水源。

4.11.5 对转移的群众,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妥善安置灾区群众,保证基本生活。

4.11.6 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区的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事发地政府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立紧急救护所。

4.12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12.1 出现水旱灾害后,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

4.12.2 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4.13 信息发布

4.13.1 防汛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4.13.2 县级新闻单位公开报道的汛情、旱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由县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涉及水旱灾情的,由县防办会同应急管理部门审核和发布。

4.13.3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4.13.4 新闻报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报道为主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的原则。

4.13.5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对新闻报道统筹安排,必要时组织新闻单位记者赴防汛抗旱一线采访。

4.13.6 新闻报道的重点是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县防指发布的汛情、旱情、灾情信息;地方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部署,干部群众投入抗洪救灾工作的情况;各部门顾全大局、协调配合的情况;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群众奋勇抗洪的感人事迹;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具体行动和可贵精神。

4.14 应急结束

4.14.1 当洪水灾害、极度缺水得到有效控制,事发地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视汛情旱情,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或紧急抗旱期。

4.14.2 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抗旱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抗旱期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4.14.3 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助当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5 应急保障

5.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1.1 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畅通的责任,特急水旱灾害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防汛计算机网络电路提供部门必须依法保证防汛信息网络的畅通。

5.1.2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 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5.1.3 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5.1.4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5.1.5 各级水工程管理单位对自建的防汛信息报汛网必须保证防汛信息及时采集和传输。堤防及水库等水工程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5.1.6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过部门内部网络及机要电话等多种手段保证与党、政、军及各成员单位信息畅通。

5.1.7 建立和公布防汛责任人的通讯方式。

5.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5.2.1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者容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防洪工程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常规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急需。

5.2.2 应急队伍保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力量和突击力量。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包括地方组建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解放军组建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主要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工程管理单位所管理的抗洪抢险队伍,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工程管理单位负责调动;若需上级或同级的其他区域抗洪抢险队伍支援,则应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出申请,由其负责协调,统一调动。调动部队参加抢险,一般情况下,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市防指申请,由市防指向军区提出具体要求,由军区报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安排。申请调动部队时,应说明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受灾地域和程度、采取的救灾措施以及需要使用的兵力、装备等。

在抗旱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在旱区组织群众性的抗旱队,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组自为战,抗御旱灾减少损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建的抗旱服务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期间发挥骨干作用,为旱区提供流动灌溉、生活用水,维修、租赁、销售抗旱机具和物资,提供抗旱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有抗旱任务的工程管理单位是抗旱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用水计划和调度,加强对输水设施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消防部门均为应急抗旱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影工作部门根据旱情发展和有利作业的天气气候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防救援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出动消防车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5.2.3 供电保障

电力部门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安排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5.2.4 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部门应准备足够的车辆、船舶,随时待命启动,优先保证防汛车辆的通行和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的安全;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的及时调配;蓄滞洪区分洪时,做好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的调配使用;紧急防汛期,负责河道禁航保障;特别急需时,提供应急抢险、救灾解困的航空运输保障。

5.2.5 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主要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症,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5.2.6 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洪抗旱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盗窃防洪抗旱物资设备等违法行为,做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以及重要领导视察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5.2.7 物资保障

防汛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国家、省级、地方专储、代储和单位、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应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并做好生产流程和生产能力储备的有关工作。

易旱地区应积极做好应急的抗旱物资储备和水源储备。要建立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应急供水备用水源。

物资调拨实行“先近后远,先下后上,先主后次,急用优先” 的原则。首先调用抗洪抢险地点附近的乡镇和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物资,如实在不能保证需要,则申请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进行物资支援。当储备的防汛抗旱物资消耗过多,不能满足防汛抗旱急需时,及时启动有关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紧急生产、调拨所需物资。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开征集。

5.2.8 资金保障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遭受严重水旱灾害的工程修复与抢险救灾补助和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2)防汛抗旱资金主要用于防汛抗旱规划的编制及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遭受水旱灾害地区的防汛抗旱和水毁工程修复,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运输、防汛抗旱应急除险以及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允许列支的其它方面。各项防汛抗旱资金,应严格执行有关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定的使用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

3)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安排救灾资金,当灾民基本生活经费发生困难时给予专项补助。

4)财政、审计部门加强防汛抗旱和救灾资金的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5.2.9 社会动员保障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旱的义务。

2)汛期或旱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害的发展,做好动员工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部门,在严重水旱灾害期间,应按照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防汛抗旱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各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指挥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减灾。

5)各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做好防汛抢险等人员的后勤保障,并开展走访慰问工作。

5.3 技术保障

1)建设全县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鄱阳湖区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建立完善以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为中心的省、市、县三级防汛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2)县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水旱灾害时,则统一调派专家参加会商,或赴发生工程险情的现场指导抢险,以及指导抗洪抗旱救灾等。

3)开展防洪抗旱新技术研究。完善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分析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综合加工为主体的预警系统, 提高干旱、暴雨灾害预警能力。

5.4 宣传、培训和演练

5.4.1 公众信息交流

1防汛抗旱公众信息交流实行分级负责制,一般公众信息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2当发生大范围的流域性降水,鄱阳湖和境内主要河流及其一级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严重影响或出现中度以上干旱时,统一发布汛情旱情通报。

3)防汛抗旱的重要信息交流,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指定的发言人,通过防汛信息网和新闻媒体统一向社会发布。

5.4.2 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

2)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至少举办一次培训。

5.4.3 演习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特别是抗洪抢险和疏散撤离灾区群众的演习,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的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3)多个部门联合进行的专业抢险救灾演习,由县防指负责组织,一般 2 至 3 年举行一次。

6 善后工作

发生水旱灾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6.1 救灾

发生重大灾情时,灾区人民政府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

6.1.1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受灾群众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 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6.1.2 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6.1.3 当地政府应组织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行清除,保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环境。

6.2 防汛抗旱物料补充

水旱灾害过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及时查清、汇总防汛抗旱抢险物料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抗旱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6.3 水毁工程修复

6.3.1 对影响当前防洪安全、抗旱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抓紧摸清情况、制定计划、实施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恢复其主体功能,抗旱水源工程也应尽快恢复功能。

6.3.2 遭到水毁的交通、电力、通信、气象、水文以及防汛专用通信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6.4 灾后重建

洪涝灾害发生后,按照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共同实施灾后重建工作。原则上按原标准恢复,若条件允许,可提高标准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6.5.1 调查和总结

水旱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县防指按照有关程序组织事件调查,并对应急工作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

6.5.2 防汛抗旱工作评价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防汛抗旱过后都应从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从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指出努力方向,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6.6 保险理赔

各保险机构成立应急工作组,积极配合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切实做好救灾理赔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启动保险理赔应急预案,统筹调配人员和物资,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

7 附则

7.1 名词术语定义

7.1.1 雨量:雨量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级,通常按其 24小时降雨强度(特指24小时降雨量)划分如下:单位:毫米

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强度

R<10

10≤R<25

25≤R<50

50≤R<100

100≤R<250

R≥250

7.1.2 水位:指江、湖、水库的水面比固定基面高多少的数值,通常反映河水上涨或下降的标志。防汛抗旱通常用的特征水位有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和汛限水位。

警戒水位:指江河漫滩行洪,堤防可能发生险情,需要开始加强防守的水位。

保证水位:指保证堤防及其附属工程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

汛限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每年汛前由相应权限的防汛主管部门审批核定。

7.1.3 洪水指暴雨或迅速的融冰化雪和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

1)小洪水: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 5 年的洪水。

2)中洪水:洪水要素重现期为 5~20 年的洪水。

3)大洪水:洪水要素重现期为 20~50 年的洪水。

4)特大洪水:洪水要素重现期大于 50 年的洪水。

5)洪水要素:包括洪峰水位(流量)或时段最大洪量等,可依据河流(河段)的水文特性来选择。

7.1.4 干旱:通常是指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7.1.5 农业旱情耕地或农作物受旱情况,即土壤水分供给不能满足农作物发芽或正常生长要求,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干枯的现象。

7.1.6 因旱饮水困难指由于干旱造成城乡居民临时性的饮用水困难,属于长期饮水困难的不应列入此范围。具体判别条件为人均基本生活用水量小于 35L/d 且持续 15 天以上。因旱饮水困难等级划分如下:

因旱饮水困难等级

轻度困难

中度困难

严重困难

特别困难

困难人口(万人)

5-20

20-40

40-60

≥60

7.1.7 城市干旱缺水率:指因干旱导致城市供水不足,其日缺水量与正常日供水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城市干旱缺水率应按公式 7-1 计算:

Pg=[( QZ-QS)/QZ]*100% (公式 7-1)

式中: Pg——城市干旱缺水率(%);

QZ——城市正常日供水量(m3);

QS——因旱城市实际日供水量(m3)。

城市旱情等级划分如下:

城市旱情等级

轻度干旱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特大干旱

城市干旱缺水率(%)

5 < span=""> <>

10 < span=""> <>

20 < span=""> <>

Pg>30

7.1.8 大型城市:指非农业人口在 50万以上的城市。

7.1.9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 当江河、湖泊的水情将要超过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当汛情趋缓时,有关防汛指挥机构应适时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

7.1.10 紧急抗旱期按照《江西省抗旱条例》规定,发生特大干旱,严重危及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宣布相关行政区域进入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机构。

特大干旱旱情缓解后,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以公告形式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机构。

7.1.11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防办负责管理,每 5 年对本预案评审一次。由防办召集有关部门、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专家评审,并视情况变化作出相应修改,报政府批准。

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关江河、地区和重点工程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7.3 奖励与责任追究

汛期过后,防汛指挥部应及时进行总结、评比、表彰等工作。对防汛抗旱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程序予以表彰;对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评定为烈士;对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江西省抗旱条例》《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解释。

7.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分享到: